花旗分析师称,尽管中国的政策变化会迅速反映到全球市场,但供应正常后,国际炼焦煤价格有望在3-4个月内回落到正常水平。

因此,276个工作日制度作为国发〔2016〕7号文件明确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一项重要调控措施和产能蓄水池,还要严格坚持这个制度,不能出现动摇。今天,我们采访到了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请他来给大家解答你们最关心的那些问题。

廊坊中院“三项举措”提高诉讼便利度

三是给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统筹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带来困难,干扰去产能工作大局。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期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量至多41亿吨。如果煤价持续上涨,势必触发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控层级实行分级实施,有序组织产能释放。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并且迅速针对供应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煤炭供需形势的基本平稳。

1-8月份,全国退出煤炭产能1.52亿吨,减量化生产控制产能约6亿吨,治理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劣质煤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10.2%,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观。从需求角度看,不是刚性需求增长带来的,前8个月煤炭消费仍下降3.1%。那一次,陈学志经理和部分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接受了采访。

网络信息显示,2013年4月16日,忻州煤运发布综合楼项目工程设计招标公告,要求投标人具备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以上资质等级,项目设计编制周期为45天。当记者提出查看招投标手续和是否未招标先施工时,陈学志有点不耐烦:你们到底是要怎么的?在座的公司高管认可6月份开工,但称一定是在招投标手续完善后,这件事纪检部门查过好多次了,包括国资委也查了不止一两次,手续齐全合法,因为这个很敏感,我们不会违规去做一些事情。可以说,整个大楼的建设和使用都在顶风而上,只是穿了一件综合楼的马甲而已。记者网络搜索时还发现,忻州煤运综合楼在建设中也有问题,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度建筑市场执法督查通报,施工单位泰宏公司存在项目经理孟某长期不到岗,未按照合同履行管理职责,现场负责人不具备建造师执业资格,且无法证明其与施工单位关系等违规情形。

知情人告诉记者,招投标手续都是后来补办的,一个多亿的项目投资,完全由那么一两个人说了算。2014年9月15日,忻州某网站又发布了综合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招标公告,总投资约2908万元,工期4个月,但记者却搜不到中标结果。

廊坊中院“三项举措”提高诉讼便利度

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多年来对党政机关的一贯要求。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忻州煤运热衷于上项目搞投资,且不惜违规违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管理也比较混乱依照他们的说法,应该在2014年6月开工,但24个月的主体建设期和4个月的装修期,到2016年3月,无论如何也搬不进去。记者网络搜索时还发现,忻州煤运综合楼在建设中也有问题,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度建筑市场执法督查通报,施工单位泰宏公司存在项目经理孟某长期不到岗,未按照合同履行管理职责,现场负责人不具备建造师执业资格,且无法证明其与施工单位关系等违规情形。

2016年4月28日,记者曾来到忻州采访,在和平街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竟然未能找到挂牌忻州煤运的办公楼,经多次打听确定位置后,才在忻州师范学院附近发现这座大楼,晋能集团、忻州有限公司高书于楼顶之上,也只有站到宽阔的马路对面仰起脖子方能看到。相关信息显示,2013年9月23日,忻州煤运大楼项目发布建设招标公告,11月28日公布中标建筑单位,2014至2015年建设装修完毕,2016年3月正式迁入启用。2014年9月15日,忻州某网站又发布了综合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招标公告,总投资约2908万元,工期4个月,但记者却搜不到中标结果。由于忻州煤运不肯提供相关手续,记者也无法联系到具体投诉人,真相到底是什么?一时无从得知。

公司领导班子《会议纪要》称,经研究,从3家建筑公司中选定泰宏公司先进场施工,待完善招投标手续后,如果其他建筑单位中标,再对工程量进行评估移交。那一次,陈学志经理和部分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接受了采访。

廊坊中院“三项举措”提高诉讼便利度

事实上开工时间是2013年6月,我们记得清清楚楚,5月份公司搬出去办公,紧接着拆掉旧楼,泰宏公司便进场施工。忻州煤运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除了顶风而上的综合楼,还有偏关县大阳湾煤炭物流园和宁武县明业煤矿等项目,投入十多亿元,现在全趴在那里,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2013年9月23日,忻州市建筑工程交易中心信息网公布忻州煤运综合楼项目工程施工招标公告,称工程建设总规模31849.96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多年来对党政机关的一贯要求。疑点重重记者第一次在忻州煤运采访时,公司高管均称综合楼的开工时间为6月份,但并未说明是哪一年的6月,只强调是经过招投标程序之后。11月28日,一家拟在建项目网对施工评标结果进行公示,但需要交费才能看到详细结果。在忻州市和平西街上,有一座气势非凡的新建大楼,那是忻州煤运所在地,投资1.3亿元、3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近百米的高度,使这座楼成为和平西街地标性建筑,尽管忻州煤运在此办公,但因为有一部分租了出去,公司高管则更希望别人称其为综合楼。其实决算额远不只这么多。

由此推理,忻州煤运最初的综合楼工程设计招投标也涉嫌造假,2013年5月28日公布中标设计单位,要求45天的编制期,但6月6日已开工建设,短短一周又如何能设计出3万多平方米大楼的施工图纸?面对记者综合楼建设招投标是否涉嫌造假的提问,陈学志经理表示,都是建设部门办理的,我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陈学志称,建楼投资大概1.1亿多元,准确数字还需要工程、财务审计,完全是自筹资金,并未使用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兼并收购。

陈学志表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都非常关心涉煤企业,给与了我们不少支持和理解,在不断地化解矛盾,保证企业不倒闭,倒闭直接伤害到所有的职工、干部,希望新闻机构多做正面报道,有助企业渡过难关。负债累累,欠银行贷款几十亿,还有大量的其他欠款,都赖着不还,却有钱花一个多亿建楼。

经理助理王林光代表陈学志先与记者见面,他在厚厚的一叠资料中翻来翻去,终于从一份会议纪要中发现开工日期:2013年6月6日。更为重要的是,记者还接到关于这座大楼造价过高、招投标涉嫌造假和未批先建的投诉,自己的地皮,建筑费用每平方米高达3000多元,建设单位中标前半年已进场施工,第二年3月底施工许可证才办下来,举报人认为,上述种种不正常现象背后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谈到办公楼和中央禁建令,陈学志立即予以纠正:我们这是综合楼开发项目,准备10层对外出租,已经租出去了8层,年收入在900万元左右,所以不能叫办公楼,实际是作为一种投资。但我们有《施工许可证》呀。2016年7月末,记者联系上忻州煤运内部一位知情人,据他透露,综合楼项目的主体施工及装饰装修,中标施工单位均为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宏公司),中标价分别是10294万元和2994万元,共计13288万元。看似天衣无缝是否违规外人不清楚,在中央三令五申停建楼堂馆所时期,我们只看到忻州煤运的大楼建起来了,并且外观和内部格局就是办公使用,还堂而皇之的搬了进去。

2016年8月11日,记者再次来到忻州煤运,要求落实综合楼开工的具体日期。当记者提出查看招投标手续和是否未招标先施工时,陈学志有点不耐烦:你们到底是要怎么的?在座的公司高管认可6月份开工,但称一定是在招投标手续完善后,这件事纪检部门查过好多次了,包括国资委也查了不止一两次,手续齐全合法,因为这个很敏感,我们不会违规去做一些事情。

但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一些忻州煤运和平西街综合楼项目建设的部分招投标信息,虽不完整,但从工程设计、施工、装修等招投标的时间程序上看,似乎并无瑕疵。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忻州煤运热衷于上项目搞投资,且不惜违规违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管理也比较混乱。

陈经理在翻看材料时,似乎发现了好理由,拿出一张纸给记者看,但记者看到《施工许可证》的签发日期为2014年3月28日,也就是说,在此前施工是不允许的。你给咱们说点好的呗,老弄这个有啥意义呀?2016年8月11日上午,就山西煤炭运销公司忻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忻州煤运)新建大楼和被举报的其他问题,法治周末记者再次来到忻州煤运采访核实,经理陈学志闻言面露不悦。

除了涉嫌违纪,针对忻州煤运综合楼,还有人对这家国企的信誉提出质疑。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7月,中央再次重申: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项目,一律停建,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参照执行。走进一楼大厅,空荡荡的只有保安坐在那里,上到19层,是公司主要领导及部门办公区。可以说,整个大楼的建设和使用都在顶风而上,只是穿了一件综合楼的马甲而已。

对于上述问题,《法治周末》将继续关注。在忻州煤运大楼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市民,他们称是眼看着这座大楼建起来的,曾一度怀疑中央禁令管不了煤老大,起码造成的社会影响是这样。

在经理办公室,陈学志依然声称新建楼没有问题,当王助理把那份《会议纪要》帮他拿出来时,陈经理沉默片刻,然后告诉记者:公司在外租房办公,每年的租赁费达300万元,为了节省经费,能早日搬回来,才提前施工。2013年5月28日,公布评标结果,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标。

经理称建办公楼为了投资据署名忻州煤运部分职工的投诉反映:忻州煤运公司总部只有220人,2013年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却投资1.5亿元建起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并且6月份开工9月份招标,2016年3月公司搬进新楼办公,除了一层租给某银行外,大部分楼层和房间闲置,公司副经理(含经理助理)以上领导不但有独立的办公室,每人还有一间带卫生间的卧室。核实过记者身份,陈学志先做了开场白:企业非常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对这个实体企业,可以说是严冬期,银行贷款70亿元,最主要的是还欠人家的工程款、设备款、资源价款,这个也很多。